林辉,博士,副教授(五级),中国民主同盟盟员。mg4355线路检测官网物理系教师,长期从事基础物理理论课教学。三十年来不忘教育初心,深耘课堂教学。
一、不忘教育初心、潜心课堂教学
自1994年大学本科毕业分配至合肥工业大学mg4355线路检测官网任教基础课程《大学物理》以来,三十年来不忘教育初心、潜心课堂教学、专注教学研究。始终以先进师德典范为榜样,坚守政治正确。锐意拓展课程,推动《大学物理》的近代物理理论在我校本科生中的受教深度与宽度。教学中注重学科融合 & 科教融合,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创新思维。坚持“守护教育初心,深耘课堂教学”。
高校基础理论课程量大面广、教学任务繁重,人均年完成教学工作量约500/年。课堂上苦口婆心讲理论、解例题,课堂外大包小包运送作业、试卷,是对大学基础课程老师的生动写照。
林老师在教学中一直坚守勤恳、认真教书育人。教学中对知识的讲解注重深入浅出讲难点、重点突出抓要点。并注重科教融合、学科融合案例的适时导入,增强《大学物理》课程的“新工科”元素,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启发创新意识与创新思维。
借助信息化工具(如智慧课程平台与社交信息软件),线上线下相“融合”,四维拓展课堂教学的宽度与深度,为学生及时解惑而不倦。课业繁重的本科生常常在深夜向老师请教问题,只要精力许可,她也尽量及时为学生解惑。在问题解决之后,常常换来学生劝慰老师早点休息的暖心话语。
二、主导创立《大学物理》升级版《近代物理专题》的课程体系
鉴于学时不足的限制,使得《大学物理》课程的课堂上基本都在追赶、讲授必考内容中度过。许多近现代物理学发展分支,特别是与高新科技应用相关联部分,很难在课堂的有限时间内展开。这也更加“彰显”《大学物理》的古老经典理论与当代高新科技应用严重脱节。为解决此困境,林老师主导并联合物理系几位老师,自创了《大学物理》的延续 & 升级版课程——自然科学类公选课《近代物理专题》的课程体系。以图片、动画、慕课等新媒体形式向学生介绍近现代物理理论及其与高新科技应用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并通过自编学科融合案例(图1),上传校智慧教学平台向学生展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思维,增强《大学物理》类课程的“新工科”色彩。
目前《近代物理专题》课程被评为2021年省级一流课程,建设的课程平台也顺利通过验收,并获得结题优秀的好成绩。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在视频制作经费严重不足的情况下,通过不断锤炼录课技能,使得自制的课程视频质量达到公开上线的水准。目前慕课已上线安徽智慧教育平台(e会学)(图2)。且课程平台作为《大学物理》课程的近代物理知识的必修模块,供全校理工科本科生线上拓展学习。
图2 e会学平台上的《近代物理专题》课程
https://www.ehuixue.cn/index/detail/index?cid=40850
三、专注教学研究、教研科研并重
林老师在教学中也很注重开展教研、教材及教法的研究,注重寻找令学生望而生畏的《大学物理》课程中的“趣”与“味”,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动性。利用智慧课程平台与社交软件,线上线下相结合、多方位督促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例如及时提醒课前预习、随堂问答调动学习注意力,以及平台测验督促学生按时温习功课等。并借助研究生课程《计算物理》中的“高级”知识与技能,将计算机语言与晦涩难懂的物理学方法相结合,增强《大学物理》课程的上机实践性,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林老师曾关于物理哲学型复合人才培养的需求研究(物理通报,2002)、《计算物理》课程对学生计算思维培养的研究与实践(《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22)、核科学知识的科普化教学研究与实践(物理通报,2017),以及自编学科融合案例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物理实验,2024)等方面展开研究并发表教研论文。主导撰写了《近代物理专题》的电子教材书稿,拟上线方便学生使用。研究工作获得安徽省一流课程1项,安徽省一般教研项目1项,和国家教育部计算物理教指委教研项目1项,合肥工业大学2023年教师教学创新大赛(副高组三等奖(团队,第二))等。
在繁重教学任务的同时,注重不断提升个人专业知识储备,于2006年获得了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核能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博士学位。曾获得国家自然科学青年基金、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基金、中科院战略先导计划,以及合肥工业大学自主创新项目的资助。努力“以科研武装教研,以教研促进教学”,教学科研相长,做一名合格的高校教师。